查看原文
其他

看书 | 维也纳欢迎希特勒,历史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吗?

云也退 2023-02-17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大家·见书 Author 云也退

维也纳欢迎希特勒
历史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吗?




《议程》

(法)埃里克·维亚尔 著

孟湄


“历史就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”,这句话算是至理中的名言,名言中的至理。极少数大人物拿到了决策权,主导了重大事件的发生,芸芸众生的归属与生活被他们所决定,自知身不由己,也就闲置了大脑,不去多想了。于是大人物都有了“无情”的倾向,相信自己不论做什么,哪怕伤天害理,都是在创造历史。

 

1938年3月12日,那一天,希特勒成功地书写了自己的历史:他来到了维也纳,享受奥地利人山呼海啸般的欢迎。从各政党到教会,以及普罗大众,都为奥地利加入纳粹德国的版图而兴奋,投赞成票的比例高达99.75%,希特勒随即在奥地利巡游一圈,满载掌声和鲜花而归。

 

这件事,看起来是“无情对无脑的胜利”的最好印证,我们站在事后,会觉得当年向希特勒让步的人们都十分无脑,仿佛失去了判断力一样。不过,回到当时的情境里去理解,又会如何呢?我们至少会发现两个因素,第一,希特勒上台后的德国,的确国力大涨,在欧洲大陆普遍陷入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吸粉无数,不要说传统上与德国渊源深厚的奥地利,就连德意志的传统敌国——法国,都兴起了一股崇拜德国的风气;另一方面,除了德国之外,英、法这一对最有能力制约德国的欧洲强国,其首脑都堕入了所谓“绥靖”的谬误里,英国首相张伯伦,法国总理达拉第,都为了避免战争,而在与德国打交道的时候且战且退,使得希特勒得陇望蜀,胆子渐渐变大。


 

德国人在希特勒的时代展现出了所谓“雅利安人”的种族魅力,他们英武、体面、民气旺盛,尤其是,与迟疑、惶惑的法国人不同,德国人还很团结,因为他们都憋着一口气,走出一战和《凡尔赛和约》以来,被其他欧洲强国加在自己头上的耻辱。在《议程》这本获龚古尔奖的小书里,我们看到1933年2月20日,24个德国工业巨头在德国国会大厦会见当时的国会主席,纳粹党二把手赫尔曼·戈林的场面。克虏伯、西门子、拜耳、欧宝、匡特等等,一个个仪态森严的大人物都同意支持纳粹的战略:逐步吞并奥地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。没有他们的后盾,以希特勒、戈林等为核心的纳粹领导群体,是不敢轻易施展种种“无情”的。

 

纯从战略角度上来看,1933年2月之后这五年,纳粹德国对奥地利施出的手段,堪称一套“组合拳”。他们精准地抓到了奥地利政局里的漏洞:那个国家背负着帝国的遗荣,却为经济危机所苦,他们的党派多而矛盾深,政府首脑忙于镇抚其他派别的势力,德国人于是找到了干预的机会,扶植起了奥地利的纳粹党。1934年,正是纳粹党徒刺杀了总理陶尔斐斯,让更听话的许士尼格上台,在奥地利推行一条德意志化的路线。与此同时,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将英国首相张伯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,让张伯伦相信,德国人只想要回他们应该得到的那些,绝不会贸然挑起战争。


 

许士尼格有一本回忆录《奥地利安魂曲》,对这本书,《议程》的作者埃里克·维亚尔研究了很久。维亚尔写小说,也做电影,揣摩人物心理是他的本行:这个受制于人的首相,究竟在想什么?他是否低估了希特勒的无情,或者,他是否高估了自己的力量,认为自己能够在德国的威胁下捍卫奥地利的尊严,避免最坏的情况发生?

 

1938年2月12日那天,许士尼格受召,在贝希霍夫面晤希特勒,维亚尔说,这是“最为诡异最为离奇的一场戏”,也是许士尼格回忆录里最痛苦的一章,纳粹的战略早已拟好,奥地利早已是德国的囊中之物,许士尼格面前没有第二个选择,可是他必须经历这一场煎熬,必须亲耳听取对他和奥地利的死刑判决。在写会晤场景的时候,维亚尔心里已经在勾画电影画面了,这个许士尼格,在等待判决和抱有幻想之间,应该拥有怎样的一种悲剧性的仪容。

 

贝希霍夫会晤,和五年前国会大厦的密谋,只是奥地利沦亡过程中的两个时刻,要想了解这段历史的全貌,《议程》当然不是最优选项。《议程》完全是一个作家的个人选择,他的视线紧盯着具体的人:古斯塔夫·克虏伯、许士尼格、里宾特洛甫,以及纳粹向奥地利安插进去的内政部长阿图尔·塞斯-英夸特,等等。当他们处在抉择(或别无选择)的时刻时,时间被切割到最小,凝固在他们的脸上,像是古斯塔夫·克虏伯,这位克虏伯家族的中心人物,在尚未见到戈林的时候“面带愁容和不安,机械地在手指间转动着一枚漂亮的金指环”。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。


 

不管你称之为“阴谋”还是“战略”,德国反正是成功拿下奥地利了。了解过1933年春到1938年春之间发生的事情,再看维也纳人欢迎希特勒的场景,就觉得不能叫“无脑”。那时维也纳已经有了足够数量的纳粹拥趸,他们的拥护有自己的理由,他们诚心相信,被德国兼并不仅不是耻辱,而且是幸运,是值得骄傲的事。他们也知道,城里的犹太人要被牺牲掉了——那是希特勒明确地要清除的劣等人:牺牲就牺牲吧,他们本来就不属于这里。希特勒入城的时刻,若干犹太人选择了自杀,给报纸增加了一些无足轻重的边角料。

 

即使事后被认为是大错特错,维也纳人对于那一天的事情,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。维亚尔没有挖苦他们,他写了几个问句:“那些因为热情而疯狂的姑娘,她们后来怎么样了?她们的微笑呢?她们的无忧无虑呢?那一天她们的面容那么真诚,那么快乐!1938年3月的那场万众欢呼后来如何了?如果在今天,她们当中有人在屏幕上认出自己,她会想什么?

 

他问得很谨慎,没有丝毫鞭尸的意思。因为他知道,有多少人会为之懊悔,懊悔自己当初没有看清纳粹的真面目,就有多少人对事后的历史定论嗤之以鼻:成王败寇而已,只不过是因为德国战败了,我们奥地利人才背上了纳粹帮凶的罪名。

 

现当代奥地利文学有个很有趣的现象:小说家都暴躁。无论是2004年诺贝尔奖得主耶利内克,还是一线名家如托马斯·伯恩哈德、伊尔泽·艾辛格尔,看面相,看文字,都是些爱发脾气的人。在他们眼里,奥地利保守,堕落,从来不敢正视自己在纳粹时代犯的错误。不仅如此,到二战结束半个世纪后,奥地利极右翼力量还显著地增强,再掀排犹运动。读《议程》时,不妨参考伯恩哈德在《历代大师》里说的话:“奥地利人与生俱来地掩盖……任何一种,哪怕是最卑鄙的罪行,他们是与生俱来的胆怯的机会主义者。





往期回顾


看书 | 四季是一场终极的怀旧

看书 | 以色列的总理们,一些特别的人做着特别的事

该不该给孩子读 《动物农庄》?

6月10本书 | 永远不要杀你不准备吃的东西

5月10本书 | 总的来看,读书还是比爬珠峰安全一些

谁最懂言辞,谁就能上六里庄当禅师丨见书

知道眼泪的我真相掉下来丨见书

4月10本书 | 有百度则无百年,用仇恨留住你的青春

看书 | T.S.艾略特:人生是朝圣,婚姻是殉道

看书 | What is Russia?别跟战斗民族比文化(|)

看书 | What is Russia? 别跟战斗民族比文化(II)

3月书 | 比高级黑更高级的黑

看书 | 有事没事的,就想想伊斯坦布尔

2月书 | 他们在相互纠葛的世界里 挑战世道的不公

看书 | 在这个打卡时代,你必须捍卫你的生物钟

看书 | 12月的10本书:既不做玩世不恭者,也不悲天悯人

青春须散场,猥琐趁少年(III)

青春须散场,猥琐趁少年(II)

青春须散场,猥琐趁少年(I)

11月11本书(下)| 刀落鞘,鸟归巢

11月的11本书(上)| 需要多少热情来阻止一本书的流传

看书 | 一个人就是一张摆不平的桌子

10月的11本书(下)| 伟大的作者从不说多余的话

9月11书(上):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

至爱书 | 《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》

10月的11本书(上):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

9月11书(下)| 给苦命的恋情增加一点点优雅

8月11本书 |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,却原是自己的亲妈

人性的善良天使,或撒加的两副面孔

看书 | 美国人的西部经验:在自然读书会上的讲话

看人 | 伍迪·艾伦,最纯种的犹太人

看书 | 任性地活下去,就是你的圆满

看书 | 一匹马走进酒吧,和一个我喜欢的翻译故事

7月11书:“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与苦难相处”

至爱书 | 《从巴黎到耶路撒冷》

6月11书 | 有许多英雄,专向孩子瞪眼

看书 | 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

至爱书 | 《伊凡·杰尼索维奇的一天》

至爱书 | 《象棋的故事》:哪来的什么“自由的颂歌”?

至爱书 | 《受害者》:犹太人的头脑风暴

5月10本书:有个帝国江河日下,有个半岛沧海横流

看书 | 再见,菲利普·罗思

看书 | 帕慕克先生的礼拜X午睡时刻

4月的11本书:亲爱的,留住一切是有难度的

看书 | 你是文艺青年,你要学会加戏

看人 | 高尔基150岁: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

看书 | 时间不中止,就像地名不会消失

看书 |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……然后呢?

看书 | 让他活着,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

看书 |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

看书 | 叔本华:你若安好,那还得了?

厌世才能传世: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

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?

就像昆德拉说的,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

斯文·赫定今天153岁生日,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

普通读者 |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

光荣与浪漫,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

看书 | 11本新书,我选的,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

看书 |“一个人功成名就后,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”

看书 | 赵松评《自由与爱之地》: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

看书 | 干什么都是行当,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

看书 | 下半年的这些书,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

看书 | “我们对狗开枪”

至爱书 | 《死亡的时代》

看书 | 自恋始于照镜子: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?

天生一个雷马克,腰缠万贯的流亡者

看书 |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,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

福克纳120周年记:今天,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

诺奖作家库切:自律、孤僻,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| 检书

当躲闪成了艺术,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,石黑一雄就成功了

看书 | 让我遗忘你,非洲

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,现在都是奢侈品

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,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| 检书

看书 |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,才会是幸福的

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——《恶之花》首版160年记

看书·特别版 | 你来到这世界,你要看看以色列

看书 | 孤独的更新版,仍是孤独

看书 |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,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

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,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

看书 |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,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

看书 | 请问上帝,鸟头侏儒是怎么回事?

看书 | 上半年的这些书,让我觉得出版依然是一门很伟大的事业

看书 | 巴格达大学高考政治主观题:萨达姆和美国人,哪一个更可恨?

看书 | 黑人如何写黑人 ——从《土生子》到《地下铁道》

看书 | 没人想说一说这世界真正的安排

云也退:他的书揭示了蓝翔如何通往哲理之境,只怕你不会读

看书 | 李敬泽《青鸟故事集》:偏僻的想象或可能的艺术



本文系原创

首发腾讯-大家

图片来自网络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